400-829-8885
教育式管理的局限
新闻动态| 浏览量:3029| 2023-12-26 |

大量的企业都为员工没有责任心而发愁,其实,责任感来源于身份感。要让一个人负责任,你就要把他当成一个很重要的人物看。

教育式管理的局限

现场感动,过后不动;掌声雷动,行为不动;你教他动,不教不动。“被动”是教育式管理的局限。

流程式管理就是针对人的自由散漫的习惯,环环相扣地进行约束和控制,但它会给人们带来受约束感和压力感。教育式管理能化解流程式管理带来的压力,它能让人认同和接受这种压力。但教育式管理也有它的不足,就是受教育者总是被动的,如何让人们主动的承担压力呢?这是一个更有意义的话题。

在我们思考这个问题之前,我们有必要对“压力”的价值进行一个更深入的探索,否则我们会很容易走入摆脱压力的歧途,而不是想方设法让人主动承担压力。

首先,我们要知道,每个人都具备很强大的心灵的力量、精神的力量,一个管理者、一个带队伍的人要做的就是要把这股心灵的力量、精神的力量激发出来。

如果说对下属的爱就是激发下属心灵能量的“因”,那“缘”是什么?条件是什么呢?是压力!永不休止的压力能不能给到自己、能不能给到下属,这很重要。

为什么?因为尽管每个人内心都有佛性,但是在《地藏菩萨经》里地藏菩萨问释迦牟尼佛:佛祖法力,不可思议,为什么众生还在六道轮回中出不来呢?意思是问,既然我们认为每个人都有佛性,每个人本质上都是一个佛,那为什么平时我们看到的不是这样呢?释迦牟尼佛就回答说:“众生业力,不可思议。”不可思议不是莫名其妙的意思,而是指力量很大。佛的力量很大,有不可思议之法力,但是众生业力,也不可思议,也很大,大得不得了。佛祖把他从六道轮回中解脱出来它又回去了。

这番话的意思就是,每个人都有佛性,但有一层壳把我们的佛性包裹起来了。实际上每个人都有保护层。都怕别人伤害自己。

我们把自己包裹起来的时候,我们的灵性、心灵的潜能也被封闭起来了。你是包裹住自己了,是让别人都看不透你了,但是,你身上一股巨大的能量也活生生地被抑制住了,最终成不了什么大事。

可以说:凡成大事者,都有孩子般的天真。绝对不是那种老奸巨滑、老谋深算的人。老谋深算成不了大事。拥有孩子般的天真,才能把自身的巨大能量发挥出来。

大家说,小孩跟成人哪个更接近佛啊?小孩、婴儿。只有婴儿的笑容是最灿烂的,比如丢下一个金戒指和铁戒指,小孩也不会一下子就去捡金戒指,因为他不知道金戒指的价值,小孩没有分别心。所以,几个月的小孩,谁都可以去抱,他是没有分别的。佛性里一个很重要的性就是没有分别心的,有分别心就没有佛性了。

我们越来越成熟了,内心中也包裹得越来越严实了。我们的能量也被自己抑制了、被自己残害了,结果到死,很多人都觉得碌碌无为。释放它!怎样才能释放?这个保护层怎样才能打开?靠力啊!压力!

大家见过挤核桃吃吗?怎么才能吃到?砸!砸破了才能吃到。一砸就会痛,但是不砸核桃肉能露出来吗?我们身上那股佛性,那股伟大的、善良的力量怎么才能释放出来?靠什么?压力,巨大的压力。

凡成大事者一定有超常的承受能力,凡成大事者一定有孩子般的天真,这两点是绝对的。有时候天真和超常的承受力很类似的,你看小孩摔了又走,走了又摔,他就是一种天真,所以什么事情不断的来,最后学会了走路。

人成年以后学会了老奸巨滑,一点点小事就分析:什么原因啊?怎么避开啊?我们好像绕过了很多暗礁,但是,我们在暗礁中迷失了方向;我们是绕过去了,但是,我们要达到的目标离我们也越来越远了。人活一辈子干吗?不仅仅只是天天吃喝。生命有那么大的能量,为什么不把它释放出来?

所以,压力就是缘,爱就是因,成就就是果。

我在研究格兰仕和海尔时也发现:格兰仕和海尔的成功,核心在于打造出了一支一直在超常压力下生存的团队。其实,这是所有成功企业的秘诀:一直在超常压力下生存!

什么样的团队才能成功?一直在超常压力下生存。三个关键词:第一,压力,这个团队一定是充满压力的;第二,超常的压力;第三,一直。你拿这三个关键词对照你的企业,对照你企业的问题,对照你企业的人,你就能找到问题的症结。

你敢给压力吗?你的压力敢超常吗?你一直都这样吗?如果三个关键词你都打了叉,你这个团队非改造不可。不改,你就违背了规律。

所有人的成功,所有团队的成功,所有组织的成功,都是满足三个条件:压力、超常、一直。每一位老板不就是一直扛着压力走到今天吗?你承受的压力难道是普通人能承受的吗?多少老板想放弃,多少老板说,算了,搞到今天我不想搞了。但又放不掉,一直在承受着超常压力。

个人是如此,一个政党也如此。我们看看共产党的军队,看看井冈山五次反围剿死了多少人,长征的时候多么艰难,压力超强,一直的艰苦奋斗才取得了胜利。政治的、企业的、个人的都证明,打造一支一直在超常压力下生存的团队是企业做大的根本。

明白了压力是成功的条件,那么,我们就只能在让人如何主动承担压力上下功夫了。让一个总想摆脱压力的人主动承担压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这是对人的彻底改造。

企业改造人的方法大约有两类:一类是换人,换人也是改了一个人,张三走了,李四来。所以,现在许多企业走马灯似的换人,试图通过换人来改人。这个效果很差。

因为我看到,只要你的员工每月流失率达到10%以上,那么,你的劳动效率就开始明显下降了,达到20%-30%时,你这个企业一定是非常低效率的企业,这是毫无疑问的。为什么?因为一个月有30%的人换了,你的新手会有多少呢?新手的经验、认同度、技术不足都会直接影响效率,你的劳动效率肯定低。

如果员工每月流失率达到30%,你的管理首先应从解决流失率开始,就不是别的问题了。我们到很多企业做项目,如果流失率很高,我们重点动作首先是推人心控制和人际关系控制这两个模式,然后再推那个流程式控制。企业频繁换人、流失率高绝对不是好事。 

第二类改造人的方式是换脑,把脑袋换了。当然换脑袋不是把脖子砍了,肯定是把脑袋里面的东西换了。换脑子的方式很多,我分为三种:

其一,心态培训。我经常看到广东的一些企业请陈大师的学生、学生的学生、学生的学生的学生,他们也号称心态大师,在企业挣了不少钱,但企业的管理究竟改变了多少?没有。

在现场时改变了,听完课很激动,有的人抱着老板哭道:“张老板,我太对不起你了,我没有责任心,以后你看我的吧。”老板就觉得花三十万都值。

陈大师的团队就靠这个,它作用于感觉系统,能把老板的头脑烧得发热,老板觉得花多少钱都值。但你发现没有,抱着你哭的那个人,回到工厂干活一个星期后换了一种想法:张老板,就这么点工资你就让我干这种活,不是我对不起你,而是你对不起我。你搞不明白这个人的脑袋究竟是怎么回事。

我亲眼见过搞完心态培训的人立即给老爸打电话,说从此以后要好好孝顺爸爸,但是,两个月后,这个人找他老爸要两千块钱,他老爸不给,他又不认他老爸了。所以,心态培训短暂有用,长期没用。

其二,知识培训,我认为现场有用,过后没用。从培训现场刚走出去的时候,老板问今天学得怎么样,回答是收获很大。可是,回到企业后一点都没用。

其三,有一种技能培训,师傅教徒弟,教时有用,不教没用。教他嘛,他就按你指导的做,他学会了,不用你教他了,他就按自己的做,人就有这么怪。

我把换脑用三句不好听的话总结——心态培训是掌声雷动,过后不动;知识培训是怦然心动,手脚不动;技能培训是你教我动,不教不动。总之,收效甚微。

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场有效过后没效的现象呢?我经过分析后发现,人的思想、心态,包括人格不是潜意识决定的,甚至不是情感决定的。是什么决定的呢?

中国有句古话——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。你天天跟强盗在一起,你迟早会成为强盗,因为强盗抢东西才是正常的;你跟亿万富翁在一起,你不成为百万富翁才怪,因为你想你也应该成为有钱人才对,然后朝这个目标努力;你天天跟乞丐在一起,你做了乞丐你都不知道,因为你周围的人全是乞丐,乞讨才是正常的。

由此可知,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,马克思有句话——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。也就是说,人是社会关系造成的。所以,要改变人不是要仅仅改变他的情感、他的思想,那一切还不是最可靠的,真正可靠的是要改变人际关系,这肯定有用。

我们分析一下,心态潜训为什么现场有用过后没用?潜训现场他为什么能抱着张老板痛哭流涕说他太对不住张老板了?因为那时的张老板已经不是张老板了,心态特别好,特别可亲,跟那个下属一样都是学生,大家取得了同样的身份,关系变了,所以,就出现了那感人的一幕。

可是,回到工厂以后,又恢复了以前的关系,人际关系一恢复,全部又恢复了。

为什么老师讲完课你觉得太好了,可一回到工厂还是按原来的做?因为你周围的人都这样做,你不这样做才怪呢。

你到了课堂上,你的人际关系变了,因为你的周围坐的人是别的企业的,你觉得大家都做好学生,你做好学生的心态就出来了,你就如饥似渴地去学习,去听管理知识。你回到企业一见张三李四的瘪三样,你肯定就憎恨了,心里说,他们都那个样,我干嘛要不同呢?

为什么师傅教你就变,师傅不教你又回去了呢?因为师傅一走,原来的人际关系又恢复了,周围的张三李四又是原来的那一套,你怎么能不回去呢?

所以我要说,人际关系不变,啥都别想变。我们要改造人的唯一方法是改变他周围的人际关系,你把整个的人际关系改变了,他就会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