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0-829-8885
中小企业的“人才”是怎样的人?
新闻动态| 浏览量:2326| 2023-01-03 |

关于企业这群人的真实故事


中小企业都是一群怎样的人?不透彻地了解他们,管理从何做起呢?

张老板的变革一次次失败,根子出在“人”身上,只要“人”不变,一切都不可能变。

了解这些“人”,研究这些“人”,寻找到改变这些“人”的方法,才是管理提升的关键!

这些在张老板手下干活的是一群怎样的“人”呢?

21.jpg


洗脚上田的工人和管理者


22.jpg


张三和李四外出到张老板的工厂,由于勤奋努力得到了张老板的欣赏和提拔。


23.jpg


张三、李四做了主管后,发现下层不太配合,于是,商量办法。


24.jpg


张三、李四的老乡、同学、亲友来了一大群,他们两人在工厂好办事多了,成绩也越来越明显。


25.jpg

张三由于工作出色,能带好一群员工,被提拔做了厂长。在工厂成了“一人之下,众人之上”的人物,溜须拍马的人多了起来,在这个张厂长周围逐渐形成了一股能左右工厂运作的势力。

26.jpg

张三看到了自己的成功,于是再也没有了当初进工厂的激情和努力,他希望得到更多。


27.jpg


张老板只是给张三加了一些奖金,与张三想要的比起来差了很远。于是,张三开始暗暗地与张老板叫上了劲儿!


28.jpg


张老板分不清是张三搞名堂,还是真的供应商有问题。张老板只好自己整天上蹿下跳。


29.jpg


时间长了,张老板感觉出了张三的用心,想请人来慢慢地取而代之。


30.jpg

张三恨不得新来的李总明天就滚蛋,不仅不配合,还暗示下面的人都不配合,于是,李总一筹莫展,只好提出辞职。张老板面临两难选择。


31.jpg


最终,张老板也像绝大多数老板一样,在当前的利益面前让了步,批准了李总的辞呈。

但他并没有因此重用张三,他知道工厂的明天不能靠张三这样的人。

于是,工厂在这种表面的平静中僵持着。工厂当然不全是张三这样的人,有些人尽管在利益上没什么不满,但他们做上了高位以后,激情不在,应付性的工作是必然的事情。

毕竟没有几个人能像老板一样,持续性地热爱和投入到这个工厂中,因为工厂只是老板本人的东西。

要让老板们轻易地拿出股份来,使这个工厂变成大家的,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。

因为,当老板还没看准的时候,他是轻易不会去做的,况且,很多跟着老板闯天下的人,老板内心对他们的能力并不十分认同,只是阶段性地使用。

所以,许多工厂就不得不在这样举棋不定前思后想及等待时机中苟延残喘,失去了生龙活虎的威力。

工厂这群人中,除了张三、李四这些从底层干起,走上了管理岗位甚至高位的人,还有另外一群人。

他们是知识分子型的管理人才,有大学文凭,有多家企业的工作经验,然而,他们又如何呢?

32.jpg

知识型的管理者

读书塑造了我们独立思考的习惯。


33.jpg

独立思考的同时也让我们习惯独立行动,我们的大学培养了大批有思想、有见解而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的人,他们看不到别人的价值,他们很少体会到团队的力量,他们对竞争的感受太深,对合作渴望太少。


34.jpg


他们脑袋中装着知识,口袋里装着文凭,心里装着出人头地的梦。他们想的不是如何融入社会,贡献于他人,而是如何在社会上崭露头脚,脱颖而出,胜过他人。


一开始,他们就把生存的环境当做了对手和敌人,于是格格不入,怨天忧人,举步维艰。一个寒窗四年的大学生甚至比不上一个技校生、一个初中生。


35.jpg

他们中的一些人变得沮丧,失去了进取心,得过且过,抱着混日子的心态打工,成了“打工油条”。

他们中的另一些人开始仇恨这个环境,由自己的不成功而仇视别人的成功,不心甘又没方法,于是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,去窃取别人的资源,成了打工者当中的“狼”。

总之,他们由不懂得帮人的价值开始,以彻底失去了帮人的愿望而告终。这些人在企业群中飘来飘去,成了一群职场的流浪汉。

36.jpg


我们的张老板没想到从人才市场招回来的“人才”,会有这样的心态。


准确地讲,他们不是想去一个企业怎么发挥才干、为企业创造价值,然后改变自己的人生,他们就想来试试:好干就干,不好干就走。


一进来就准备走,这样的心态能把事做好吗?这样的心态会认真做事吗?

37.jpg

这样的人做好一点点事,就会跟老板提条件,要求加工资。


其实,他心里根本就不想帮别人,他只是想证明一下自己,成为谈条件的筹码。

38.jpg

张老板彻底失望了,不得不继续与那群老臣子们为伍。尽管这群人能力一般并且拥有一股威胁着自己的势力。但他们毕竟肯干一些事,也还有干事的经验。

企业不得不在这种各方都觉得不是很好,但也只能如此的状态下生存。工厂的业绩稳定在了这种能量最低的平衡点上。因为各方都没有了“拼”的激情,心态都不在“拼”的点上。

张老板想“拼”但没人跟他“拼”,张三找不出“拼”的理由,干嘛还要“拼”,“拼”又怎样?不“拼”又怎样?

尽管“拼”和“不拼”对企业是根本不同的,但对张三来讲,没啥两样。他缺乏“拼”的动力。王五根本不想“拼”,他现在就烦那些比他成功的人。

一个人有知识、有经验、有能力都是不够的,他必须具备一种干大事的“能量”。

这种能量来源于他的理想和信念,理想和信念把他身上的一切都调动起来,聚集在一点,他才能干大事。

一个企业有人才、有资金、有部门、有订单都是不够的,它必须具备极大的“能量”,才能胜过其他企业。

这需要这个企业的各方力量都处在一个“点”上,一个齐心协力,壮大企业的“点”。

物理学上把这样的“点”称为“能级”,也就是“能量等级”的意思。

我们无数的工厂,就是所处的“能量等级”太低了,各方面的硬件都不错,就是能级低,能量小,始终做不大。

如何聚集人心,克服对抗和消极,让大家处在为企业努力拼搏的轨道上、能级上,这才是老板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首要问题,否则,一切免谈。请看:

39.jpg